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玉米黑霉

玉米黑霉

药材名称玉米黑霉

拼音Yù Mǐ Hēi Méi

别名稔头、棒子包、玉米乌米、玉米黑粉、灰包谷、苞米乌米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黑粉菌科真菌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所形成的孢子堆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stilago maydis(DC.)Corda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,新鲜时(老熟前)采摘,或者熟时收集冬孢子,备用。

原形态孢子堆可在寄主的地上部任何部位,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瘤,直径可达10m以上。初期瘤外面包着一层白色的膜,其中混杂着寄主组织,后期破裂露出紫褐色的粉状孢子堆。孢子球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黄褐色,表面有明显的刺,直径8-12μm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寄生于玉米上。

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
性状1.性状鉴别 本品为玉米黑粉菌寄生在玉米上形成的孢子堆。孢子堆呈瘤状,直径0.4-15m,白色、淡紫红色或灰色,外被薄膜,破碎后可见众多黑色粉末(冬孢子)。气微,味淡。

2.显微鉴别 冬孢子类球形、椭圆形或不规则形,具钝刺,直径8-12μm,黄褐色。

化学成分玉米黑粉菌含糖脂(glycolipid),单糖,脂类化合物,核酸,氨基酸,氨基酸中以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、谷氨酸(glutamic acid)含量较高,还含羧酸。此外,还含角鲨烯(squalene),2,3-环氧角鲨烯(2,3-epoxysqualene),4,4-二甲基麦角甾-8-烯-3β-醇(4,4-dimethylergosta-8-ene-3β-ol),24-亚甲基-24,25-二羟基羊毛甾醇(24-methylene-24,25-dihydrolanosterol),羊毛甾醇(lanosterol),4-甲基麦角甾-8,24(28)-二烯(4-methylergosta-8,24(28)-diene),麦角甾醇(ergosterol)等。脂解酶类(lipolytic enzyme),铁色素(ferrichrome),铁色素A。

药理作用玉米黑粉菌产生的蛋氨酸是机体生长、发育、维持及保持氮平衡所必须的氨基酸之一。在代谢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,即其含有可以转化的甲基(-CH3),参与对机体生命活动极其重要的甲基转换过程。通过甲基化与硫基转化作用,将各种有毒物质解毒。玉米黑粉菌能形成一种异生长素--吲哚乙酸(IAA),可刺激高等植物生长。此外,玉米黑粉菌还可以产生黑粉菌酸,可用作香料工业中合成麝香类的原料。也具有某种抗菌作用。

性味甘;平

归经肝;胃经

功能主治健脾胃;利肝胆;安神。主肝炎;胃肠道溃疡;消化不良;疳积;失眠

用法用量内服:炒食,每次3g;或入丸剂,小儿减量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黄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牛黄药材名称牛黄拼音Niú Huánɡ英文名CALCULUS BOVIS别名丑宝、天然牛黄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

  • 裂叶双盖蕨

    药材名称裂叶双盖蕨拼音Liè Yè Shuānɡ Gài Jué来源药材基源:为蹄盖蕨科植物锡兰双盖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plazium zeylanicum(Hook.)Moore[As

  • 茄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茄根药材名称茄根拼音Qié Gēn别名茄母(《摘元方》)。出处《开宝本草》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。9~10月间,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,除去干叶,洗净泥土,晒干。生境分部我国

  • 金花草

    药材名称金花草拼音Jīn Huā Cǎo别名乌韭、雉鸡尾、孔雀尾、大叶金花草、小叶野鸡尾、蜢蚱参、石青苇来源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(L.) Ching [Sphe

  • 贯众叶溪边蕨

    药材名称贯众叶溪边蕨拼音Guàn Zhònɡ Yè Xī Biān Jué英文名cyrtomioides Stegnogramma别名乳鸡藤、小狗鸡子出处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金

  • 黄刺皮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刺皮药材名称黄刺皮拼音Huánɡ Cì Pí别名黄三刺皮出处《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的茎皮。4~5月间,开始出芽长叶时,砍取较租的

  • 白椴

    药材名称白椴拼音Bái Duàn来源椴树科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.,以树皮、根。生境分部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。功能主治痨伤初起:树皮或根半斤,水煎,加

  • 珠儿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珠儿参药材名称珠儿参拼音Zhū ér Shēn别名珠参(《纲目拾遗》),珠子参、疙瘩七(《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》),雪三七(《中药材品种论述》),钮子七、扣子七(《民间常用草药

  • 塘虱鱼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塘虱鱼药材名称塘虱鱼拼音Tánɡ Shī Yú别名角鱼、暗钉鱼(《本草求原》),须子鲇(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),胡子鲶(《鱼类分类学》)。出处《本草求原》来源为胡子鲇

  • 熊脂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熊脂药材名称熊脂拼音Xiónɡ Zhī别名熊白(陶弘景),熊恤(《洞天奥旨》)。出处《本经》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脂肪油。以秋末冬初猎取者脂肪最为肥满。取出脂肪,熬炼去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