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苦蘵根

苦蘵根

《中药大辞典》:苦蘵根

药材名称苦蘵根

拼音Kǔ Zhī Gēn

出处《江西民间草药》

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,夏、秋采取。

性味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性寒,味苦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利水通淋。治水肿腹胀,黄疸,热淋。

①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"治水肿腹胀。"

②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除湿清热,利尿通淋,止咳化痰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
注意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"孕妇忌服。"

复方①治黄疸(阳黄):鲜苦蘵根约二两,捣烂绞取自然汁,用开水冲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
②治热淋:苦蘵根七钱至一两五钱,水煎,分作二次,饭前口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③治唇疔:苦蘵根捣烂取汁,冲米泔水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苦蘵根

药材名称苦蘵根

拼音Kǔ Zhī Gēn

英文名Root of Downy Groundcherry

出处出自《江西民间草药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salis pubescens L.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苦蘵,一年生草本,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,高30-50cm。茎多分枝,分枝纤细。叶柄长1-5cm;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,长3-6cm,宽2-4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,两面近无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纤细;花萼钟状,5中裂,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,5浅裂,喉部常有紫斑,长4-6mm,直径6-8mm;雄蕊5,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,长1.5mm。浆果球形、直径1.2cm,包藏于宿萼之内。宿萼膀胱状,绿色,具棱,棱脊上疏被短柔毛,网脉明显。种子圆盘状,长约2mm。花、果期5-12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华东、华中华南入西南。

化学成分苦蘵根中含酸浆双古豆碱(phygrine)。

性味味苦;性寒

功能主治利水通淋。主水肿腹胀;黄疸;热淋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5-30g。

各家论述1.《江西民间草药》:治水肿腹胀。

2.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除湿清热,利尿通淋,止咳化痰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黑药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黑药药材名称小黑药拼音Xiǎo Hēi Yào别名草三角枫来源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川滇变豆菜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m

  • 真藓

    药材名称真藓拼音Zhēn Xiǎn别名垣衣、屋游、古屋瓦苔、银叶真藓出处1.《别录》下品记有屋游,云:“屋游生屋上阴处。八月、九月采。”2.《本草经集注》云:“此瓦屋上青苔衣也。”3.垣衣在《别录》列

  • 蝉蜕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蝉蜕药材名称蝉蜕拼音Chán Tuì英文名PERIOSTRACUM CICADAE别名蝉退、蝉衣、虫蜕、蝉壳、蚱蟟皮、知了皮,金牛儿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

  • 淫羊藿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淫羊藿根药材名称淫羊藿根拼音Yín Yánɡ Huò Gēn别名羊藿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、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根茎

  • 跌打老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跌打老药材名称跌打老拼音Diē Dǎ Lǎo别名大五托、川掌莲、五叉虎、牛拉力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出处《陆川本草》来源为樟科植物轮叶木姜子的茎、叶或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轮叶木姜子,又

  • 螺蛳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螺蛳药材名称螺蛳拼音Luó Sī别名蜗篱(《别录》),师螺(《本草拾遗》),蜗蠃(《纲目》)。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他同属动物的全体。原形态方形环棱螺,又

  • 黄芽白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芽白菜药材名称黄芽白菜拼音Huánɡ Yá Bái Cài别名黄芽菜(《咸淳临安志》),黄矮菜、花交菜(《戒庵漫笔》),大白菜、结球白菜(《广

  • 黑鹅脚板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黑鹅脚板药材名称黑鹅脚板拼音Hēi é Jiǎo Bǎn出处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直刺变豆菜的全草。春、夏采收,晒干。原形态直刺变豆菜,又名:直刺山芹菜。多年生草

  • 蔊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蔊菜药材名称蔊菜拼音Hǎn Cài别名野菜子、铁菜子、野油菜、干油菜、山芥菜、地豇豆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(Wall.) Small或

  • 猕猴骨

    药材名称猕猴骨拼音Mí Hóu Gǔ别名猴骨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申骨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出处《证类本草》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。全年均可捕捉。杀死后,剥去皮毛(四肢不去皮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