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麦刺藤叶

麦刺藤叶

《中药大辞典》:麦刺藤叶

药材名称麦刺藤叶

拼音Mài Cì Ténɡ Yè

别名鸡勾札

出处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

来源为豆科植物含羞草叶黄檀。夏、秋采集。

原形态落叶本质藤本,高4~8米。树皮棕色,密生皮孔。羽状复叶;小叶31~41,矩圆形,长12~20毫米,宽3~5毫米,两端圆,两面疏生白柔毛;托叶早落。圆锥花序腋生;小苞片早落;萼钟状,萼齿5,不等,下面一齿披针形,最长,余4齿卵形,均有毛;花冠白色:雄蕊单体;子房有微毛。荚果椭圆形,长3~5厘米,宽约1厘米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沟林下或灌丛。分布于浙江、扛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
功能主治消炎,解毒。治疔疮,痈疽,竹叶青蛇咬伤,蜂窝织炎。

用法用量外用:鲜根或根皮捣敷。内服:煎汤,3~5钱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麦刺藤叶

药材名称麦刺藤叶

拼音Mài Cì Ténɡ Yè

英文名Leaf of Mimoselike Rosewood

别名谢汉省、谢罕参

出处出自金华《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》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象鼻藤的叶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lbergia mimosoides Franch.[D.millettii auct.non Benth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叶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象鼻藤 小乔木,高4-8m。树皮棕色,密生皮孔。奇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6-8cm,叶轴及小叶柄均有淡黄色短柔毛;托叶早落;小叶10-17对,长圆形,长8-22mm,宽2-5mm,两端圆,两面均有疏生白色柔毛,花枝上的嫩叶边缘略波状。圆锥花序腋生;总花梗及花梗均被短柔毛;花萼钟状,萼齿5,不等,下面1齿披针形,最长,其余4齿卵形,上面2齿近合生,均被白色疏柔毛;花冠白色;雄蕊9,单体;子房有微柔毛。荚果椭圆形,长3.5-5.5cm,宽约1cm;种子1-2颗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山沟或山坡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
性状羽状复叶或散落的小叶。完整复叶有小叶31-41对,小叶矩圆形,长8-22mm,宽2-5mm,先端钝圆形,基部圆形,全缘。绿色或枯绿色,两面疏生灰白色毛茸。叶轴及叶柄有淡黄色短柔毛。质脆易碎。气微。

归经心;脾经

功能主治清热解毒。主疔疮,痈疽,蜂窝组织炎,毒蛇咬伤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根捣敷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草香附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草香附药材名称草香附拼音Cǎo Xiānɡ Fù别名走茎灯心草来源灯心草科草香附Juncus amplifolius Camus,以根入药。生境分部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

  • 倒爪草

    药材名称倒爪草拼音Dǎo Zhuǎ Cǎo别名倒打草、道爪草、牛含水、牛汗水、牛哈水、紫花秧、多德草、刺儿草来源玄参科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.,以根或全草入药。果期采收,晒干

  • 蜈蚣旗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蜈蚣旗根药材名称蜈蚣旗根拼音Wú Gōnɡ Qí Gēn出处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来源为岩蕨科植物耳羽岩蕨的根茎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5~35厘米。根茎短而直立,密

  • 腥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腥藤药材名称腥藤别名赤苍藤、土白芍、假黄藤来源铁青树科腥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,以全株入药。生境分部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性味微苦,平。功能主治

  • 药材名称梅拼音Méi性味(生梅、青梅)酸、平、无毒。(乌梅,即青梅熏黑者)酸、温、平、涩、无毒。(白梅、盐梅、霜梅,即青梅用盐汁渍者,久则上霜)酸、咸、平、无毒。功能主治1、痈疸疮肿。用盐梅

  • 桦桃树

    药材名称桦桃树别名花皮木、吾处处树来源桦木科桦桃树Betula alnoides Buch.-Ham. ex D. Don var. pyrifolia Franch.,以树皮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

  • 驴耳风毛菊

    药材名称驴耳风毛菊拼音Lǘ ěr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-grass of Meadow Saussurea别名狗舌头、驴耳朵、风毛菊出处始载于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草

  • 桃儿七果

    药材名称桃儿七果拼音Táo ér Qī Guǒ别名墨地、八月瓜、鸡嗉台果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(Royle)Ying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

  • 大夜关门根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大夜关门根药材名称大夜关门根拼音Dà Yè Guān Mén Gēn出处《贵州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脉叶羊蹄甲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性味性温,味辛甘酸微苦。功

  • 水红花子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水红花子药材名称水红花子拼音Shuǐ Hónɡ Huā Zǐ英文名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别名东方蓼、天蓼、狗尾巴花、狼尾巴花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