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加减泻黄散

加减泻黄散

卫生宝鉴》卷十九:加减泻黄散

药方名称加减泻黄散

别名泻黄散、加减黄连

处方黄连5分,茵陈5分,黄柏4分,黄芩4分,茯苓3分,栀子3分,泽泻2分。

功能主治退脾土,复肾水,降心火。主小儿季夏身热痿黄。身体蒸热,胸膈烦满,皮肤如渍橘之黄,眼中白睛亦黄,筋骨痿弱,不能行立。

用法用量泻黄散、加减黄连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八六)。

各家论述《内经》云:土位之主,其泻以苦。又云: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,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,除湿热为君;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故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;湿热成烦,以苦泻之,故以黄芩栀子之苦寒止烦除满为佐;湿淫于内,以淡泄之,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,导湿热为使也。

摘录卫生宝鉴》卷十九

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五:加减泻黄散

药方名称加减泻黄散

处方栀子1两,防风1两,藿香7钱,石膏5钱,连翘甘草7钱半,升麻3钱。

功能主治心脾热甚口疮。

用法用量方中连翘用量原缺。

小便短涩,加滑石木通

摘录《赤水玄珠》卷二十五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仁通幽汤

    药方名称二仁通幽汤处方桃仁、郁李仁、归尾、小茴、红花、制大黄、桂枝、川楝子。功能主治脉实,久病瘀热在血,胸不爽,小腹坠,能食不渴,二便涩少。用法用量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:血胀,多因络瘀,或早服截疟药,胀

  • 护元丹

    药方名称护元丹处方防风2两,白鲜皮2两,麻黄2两,大枫肉(去油)2两,当归2两,牡丹皮2两,山药2两,菟丝子2两,牛膝2两,川续断2两,黄柏2两,黄耆2两,泽泻1两,白茯苓1两,黄芩1两,广桂枝1两,

  • 血竭散

    《博济方》卷五:血竭散药方名称血竭散处方青州枣20个(烧为灰)干地黄15克(别杵为末)血竭(炒)7.5克制法上三味,细研如粉。功能主治治瘰疬已破,脓水不止者。用法用量以津唾调贴疮上。摘录《博济方》卷五

  • 乌头汤

    药方名称乌头汤处方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(炙)川乌6克(哎咀,以蜜400毫升,煎取200毫升,即出乌头)制法上五味,哎咀四味。功能主治治脚气疼痛,不可屈伸。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,煮取200毫升,去滓

  • 增损当归丸

    药方名称增损当归丸处方四物汤15克防风独活全蝎各15克续断(原方无)茴香各30克 苦楝(酒煮)玄胡索(炒)木香丁香各6克制法上为细末,酒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治三阴受邪,心腹疴痛。用法用量每服5

  • 白凤饮子

    《疫喉浅论》:白凤饮子药方名称白凤饮子处方乌嘴白雄鸭1只(取头颈连喉管以及嗓嗉,均莫刺破,不落水)玄参12克 生地15克蜗牛2个地龙2条 古文钱4枚 白盐梅3个枇杷叶9克(绢包)功能主治养阴润肺,清热

  • 白膏

    《三因》卷十五:白膏药方名称白膏处方白蔹半两,白薇半两,白及半两,白芷半两,薤白半两(锉,洗,以清油1斤,煎至半斤,滤去滓,入后药),黄耆半两,甘松半两,藿香半两,零陵香半两,防风半两,当归半两(再入

  • 三痹汤加减

    药方名称三痹汤加减处方羌活12克,党参12克,秦艽10克,防风10克,当归10克,茯苓10克,狗脊10克,熟地15克,黄芪15克,白芍10克,细辛2克,蜈蚣2条,川芎6克,炙甘草6克。功能主治滋补肝肾

  • 黄连汁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一六:黄连汁药方名称黄连汁处方黄连(去须)2两,蒺藜苗2握。制法上锉细。功能主治鼻塞多年,清水出不止。用法用量用水2升,煎至1升,取1合,灌鼻中。不过再灌,大嚏即愈。摘录《圣济总录》卷

  • 茯苓粉

    药方名称茯苓粉处方茯苓(切片)。功能主治补益。主用法用量上药,以水浸去赤汁,又换水浸1日,如上法取粉,拌水煮粥。摘录《遵生八笺》卷十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