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坏涎丸

坏涎丸

《博济》卷三:坏涎丸

药方名称坏涎丸

处方硇砂2分,寒水石半两(猛火烧透红,好酒内淬5-7遍,取出),密陀僧1大分,淀粉1大分,龙脑1分,水银1大分(将定粉放盏内,与水银同研,渐渐滴,令似乳),半夏半两(热酒烫1度,姜汁浸1宿)。

制法上为末,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,如绿豆大,研好朱砂度过。

功能主治痰涎壅盛,头重心烦,饮食不下。

用法用量每服1-2丸,生姜、龙脑水送下。勿嚼。

摘录《博济》卷三

《圣惠》卷五:坏涎丸

药方名称坏涎丸

处方白矾(烧灰)半两,天竺黄半两,半夏1两(汤浸洗7遍去滑,麸炒微黄),金箔50片,朱砂1两(细研,以水飞过),皂荚子仁半两(微炒)。

制法上药以半夏皂荚子仁捣罗为末,与诸药同研令匀,用烂粟米饭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脾脏风壅,咽喉内涎唾如胶,心胸妨闷,语声不利。

用法用量每服7丸,以生姜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五

《圣惠》卷八十五:坏涎丸

药方名称坏涎丸

处方雄黄1分(细研),朱砂1分(细研),水银1分(以少枣肉研令星尽),铅霜1分,甘草半分(末)。

制法上为细末,以糯米饭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,喉中涎,吐不出,咽不下。

用法用量每服2丸,以梨汁送下。以涎尽为度。

摘录《圣惠》卷八十五

幼幼新书》卷十七引郑愈方:坏涎丸

药方名称坏涎丸

处方半夏2钱(研,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,用慢火炙黄干),粉霜半钱,铅白霜半钱,巴豆霜半钱,雄黄半钱,蝎梢半钱。

制法上各为末,面糊为丸,如黍米大。

功能主治小儿咽喉涎鸣如锯,兼伤寒身热面赤。

用法用量每用5丸,灯心汤化破。如涎未下,再投灯心汤即吐。如取涎,连3服即泻,次补。

摘录幼幼新书》卷十七引郑愈方

猜你喜欢

  • 辟谷丹

    药方名称辟谷丹处方大黑豆5斗(淘尽,蒸2遍,去皮),火麻子3斗(水浸1宿,蒸3遍,令开口)。制法各捣为末,后共捣团如拳,入甑蒸,戌时蒸至子时止,寅时出甑,午时晒干,为末。功能主治强健面貌。主用法用量干

  • 分气饮

    《医方类聚》卷二二七引《仙传济阴方》:分气饮药方名称分气饮处方陈皮3钱,甘草3钱,赤茯苓3钱,苍术5钱,木瓜5钱,白术5钱。功能主治妇孕7-8月,脚肿。用法用量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

  • 京三棱煎丸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一:京三棱煎丸药方名称京三棱煎丸处方京三棱(煨,锉)1两,蓬莪术(煨,锉)1两,芫花(醋炒焦)1两,半夏(汤洗7遍,焙)1两,青橘皮(去白,焙)1两,硇砂(去石,研)半两,附子(炮裂

  • 暑症片

    药方名称暑症片处方猪牙皂80g细辛80g薄荷69g 广藿香69g木香46g白芷23g防风46g陈皮46g半夏(制)46g桔梗46g甘草46g贯众46g白矾(煅)23g雄黄57g朱砂57g性状为浅棕黄色

  • 解热辟瘟丹

    药方名称解热辟瘟丹处方佩兰4两,郁金4两,桔梗4两,豆豉6两,杏仁6两,苡仁8两,薄荷3两,蝉蜕4两,枳壳3两,神曲4两,泽泻4两,银花4两,连翘4两。制法晒脆研细末,水法为丸。功能主治驱上焦邪气。主

  • 二妙酒

    药方名称二妙酒处方蒜头半个,荸荠2个。功能主治小儿皮肤赤红肿痛。用法用量煮熟捣烂,热白酒下。摘录《仙拈集》卷三

  • 定惊四物汤

    药方名称定惊四物汤处方熟地12克,当归9克,酒炒白芍4.5克,川芎2.4克,炒酸枣仁9克,炒茯神(去木)6克,远志4.5克。功能主治补血安神。主血虚,心神易惊,脉虚微涩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

  • 补胞散

    药方名称补胞散处方人参2两,黄耆1两,麦冬1两,白术4两,穿山甲3片(陈土炒松,研细末),象皮3钱(人身怀之,研细末),龙骨(醋粹,煅,研末)。功能主治尿胞损伤,淋漓不止。用法用量方中龙骨用量原缺。摘

  • 神秘散

    药方名称神秘散处方阿胶31克(炒)鸡膍胵45克 白仙茅15克(米泔浸三宿,晒干,炒)团参7.5克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定喘下气,补心肾。治喘证。用法用量每服6克,糯米饮调,空腹时服。摘录《三因极一病证方

  • 参耆银花汤

    药方名称参耆银花汤处方人参2钱,黄耆2钱,白术(蜜炙)2钱,熟地黄2钱,银花3钱,当归3钱,茯苓8分,川芎8分,甘草5分。功能主治乳痈而脓出虚弱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叶氏女科》卷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