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大紫菀丸

大紫菀丸

医心方》卷九引《古今录验》:大紫菀丸

药方名称大紫菀丸

处方紫菀2两,五味子2两,橘皮2两,香豉2两,干姜2两,桂心2两,杏仁2两,细辛2两,甘草2两,款冬花2两,食茱萸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上气咳逆。

用法用量每服5丸,1日2次。夜含1丸如杏核大,咽汁尽,更含。

摘录医心方》卷九引《古今录验》

《医方类聚》卷二十四引《施圆端效方》:大紫菀丸

药方名称大紫菀丸

处方紫菀茸半两,吴茱萸(汤洗7次,焙)半两,菖蒲半两,厚朴(姜制)半两,柴胡茸半两,桔梗半两,皂角(去皮子,炒黄)半两,茯苓(去皮)半两,官桂半两,干姜(炮)半两,黄连(净)半两,槟榔半两,蜀椒(去目并闭口者,炒)半两,巴豆霜半两,人参半两,羌活半两,苁蓉(酒浸,焙)半两,川大黄半两,当归(切,焙)半两,陈皮(去白)半两,防风半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半两,熟地黄(焙)半两,汉防己半两,车前子(炒)半两,白术半两,鳖甲(去裙襕,醋炙)半两,川乌头(炮,去皮)2两半。

制法上为细末,入巴豆霜匀,炼蜜为剂,捣千下,油单裹旋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诸风偏枯,风痫暗风;五癞大风,眉发退落,肢体顽痹;五噎五膈,九种心痛,八种痞闷;五邪失心,或歌或哭,如鬼所使;积癖气块,黄疸水肿;妇人经病,脐腹痛;疟疾连年不愈,一切风痹,不知痛痒。

用法用量每服3丸,温酒送下;米饮亦得。

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二十四引《施圆端效方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加减龙胆汤

    药方名称加减龙胆汤处方龙胆草、柴胡、黄芩、麦门冬、防风、桔梗、赤芍、茯苓、甘草、大黄(煨,减半)一方用前胡。功能主治小儿内热。用法用量水煎服,得下即止。摘录《医部全录》卷四○九

  • 拨正散

    药方名称拨正散处方荜茇2钱,雄黄(精为上)2钱,火消2钱,冰片5厘,麝香5厘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杂气为病,阴阳毒,痧胀及一切无名恶证,并食厥、痰厥、气厥。用法用量男左女右,以筒吹入鼻中即苏。摘录《

  • 参朴汤

    药方名称参朴汤处方人参1两,厚朴(去粗皮,姜汁炙)1两,陈橘皮(汤浸去白,焙)半两,诃梨勒(炮,去核)半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木香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,黄耆(锉)半两,甘草(炙)1分,白术3分

  • 鸬鹚屎膏

    药方名称鸬鹚屎膏处方鸬鹚屎1升。制法上药治下筛。功能主治隳疮。用法用量腊月猪脂调和,敷之。摘录《鬼遗》卷五

  • 桂辛汤

    药方名称桂辛汤别名桂心汤处方桂(去粗皮)2两,细辛(去苗土)2两,干姜(炮)2两,人参(去芦)2两,白茯苓(去皮)2两,甘草(炙)2两,五味子3分,陈皮(去白)3分,白术3分,半夏(汤浸洗7遍,细切如

  • 安息活血丹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安息活血丹药方名称安息活血丹处方吴茱萸(汤浸七遍.焙干.微炒)、安息香(捣碎.入好酒研.澄去渣.银器内慢火熬成膏)、柏子仁(炒)、山茱萸(去核)、延胡索桃仁(去皮.

  • 五加减正气散

    药方名称五加减正气散处方藿香梗6克 广皮5克茯苓块9克厚朴6克大腹皮5克谷芽3克苍术6克功能主治治秽湿着里,脘闷便泄。用法用量水1升,煎煮至400毫升,日再服。摘录《温病条辨》卷二

  • 神效葶苈散

    药方名称神效葶苈散别名神助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八)、葶苈散(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九)。处方甜葶苈90克(隔纸炒令紫色)牵牛子75克(微炒)猪苓60克(去黑皮)泽泻60克椒目45克(微炒)制法上药捣

  • 粉蜜膏

    药方名称粉蜜膏处方蜜少许,轻粉1钱。功能主治儿生三五日,脏腑不通,六十日内诸患。用法用量熟水解开蜜,调轻粉。点儿口极少许。令泻1-2行,不可再服。摘录《幼幼新书》卷五引《吉氏家传》

  • 香芎散

    《传信适用方》卷一:香芎散药方名称香芎散处方香附子(炒,去皮)180克川芎香白芷甘草(炙)各60克藿香叶120克石膏(研如粉)90克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,鼻塞头痛,及时行瘟疫。用法用量每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