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大腹木香汤

大腹木香汤

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七:大腹木香汤

药方名称大腹木香汤

处方大腹(锉)2两,木香(锉)2两,半夏(汤洗7遍,焙)2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白术(锉)1两,前胡(去芦头)1两,白芷(锉)1两,桂(去粗皮)1两,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1两,延胡索半两,当归(切,焙)半两,甘草(炙,锉)半两,旋覆花半两,柴胡(去苗)半两,芍药半两,干姜(炮)3分,人参3分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胃寒肠热,腹胀泄利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,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3枚(擘破),同煎至6分,去滓,稍热食前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七

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六:大腹木香汤

药方名称大腹木香汤

处方大腹(锉)1两,木香1两,前胡(去芦头)半两,肉豆蔻(去壳)半两,人参半两,白茯苓(去黑皮)半两,京三棱(炮,锉)1两半,干姜(炮)半两,青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半两,诃黎勒(炮,去核)半两,陈曲(微炒)1两,桂(去粗皮)半两,大麦芽(微炒)半两,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炙)1两,半夏(汤洗7遍,去滑,焙)半两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脾气虚弱,心腹胀满,呕吐痰逆,胸膈不利,腹胁刺痛,不思饮食。

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。水1盏,加生姜3片,大枣2枚(去核),同煎至7分,去滓,稍热食前服。

摘录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六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富汤

    药方名称两富汤处方大熟地1两,大麦冬1两。功能主治金水相生。主白腐音哑。用法用量取长流水与井水各半煎浓,徐徐服之。摘录《玉钥续编》

  • 参橘丸

    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参橘丸药方名称参橘丸处方橘皮3两(洗),麦门冬(去心)1两,人参(去芦)1两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热从腹起,上循胸腋,绕颈额,初微而渐至大热,发无时,遇饥则剧

  • 干姜散

    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四十六:干姜散药方名称干姜散处方干姜15克(炮裂,锉)桂心13克款冬花15克细辛0.9克白术0.9克甘草0.9克(炙微赤,锉)附子30克(炮裂,去皮、脐)五味子0.9克木香0.9克制法

  • 大戟洗汤

    《千金》卷八:大戟洗汤药方名称大戟洗汤处方大戟、苦参等分。功能主治中风发热。用法用量上为末,以药半升,白酢浆1斗,煮3沸,适寒温洗之,从上而下,寒乃止。小儿用药3指撮,浆水4升煮洗之。各家论述《千金方

  • 附子麻黄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二:附子麻黄汤药方名称附子麻黄汤处方附子(炮,去皮、脐)麻黄(去节)白术干姜甘草(炙)人参等分制法上药锉散。功能主治治寒湿所中,昏晕缓弱,或腰背强急,口歪,语音混浊,心腹膜胀,气

  • 劫风膏

    药方名称劫风膏处方威灵仙(去芦)1两半(锉细,焙,研为末)。制法上用皂荚3两去皮弦,捶损,挪温水1碗绢滤过,慢火熬若稀糊,入醇醋半两,再熬3-5沸,去火候冷,用前药末停分乳钵内杵匀,为丸如芡实大。功能

  • 九仙薯蓣煎

    药方名称九仙薯蓣煎处方薯蓣1斤,杏仁1升(汤浸,去皮尖双仁),生牛乳3升。制法烂研杏仁,入牛乳,绞取汁,以杏仁尽为度;后取薯蓣相和,都入新瓷瓶盛之,蜜封瓶口,安于釜中,以重汤煮1伏时乃成。功能主治令人

  • 九味槐花散

    药方名称九味槐花散处方槐花、黄芩、黄连、枳壳、青皮、陈皮、乌药、鸡脚草。功能主治时行疫疠,发为阳毒,遍身发丹痒。用法用量加谷芽、灯心,水煎服。先服九龙汤。腹痛,加没药末5分,临服搅入;有热,加柴胡;头

  • 人参清肌散

    药方名称人参清肌散处方人参6克白术4.5克 白茯苓9克(去皮)当归6克赤芍6克柴胡2.4克半夏6克葛粉6克甘草2.4克制法上药锉碎。功能主治治气虚,无汗潮热者。用法用量加生姜、大枣,水煎服。摘录《寿世

  • 流气饮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流气饮药方名称流气饮处方大黄(炮)、川芎、菊花(去枝)、牛蒡子(炒)、细辛(去苗)、防风(去苗)、山栀(去皮)、白蒺藜(炒.去刺)、黄芩(去芦)、甘草(炙)、玄参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