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大防风汤

大防风汤

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》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防风(一钱) 熟地黄(一钱)白术(一钱)羌活(一钱)人参(一钱)川芎(一钱) 黄蓍(一钱)牛膝(一钱)附子(炮.去皮脐.一钱半)当归(酒洗.一钱半)杜仲(姜汁炒.去丝.一钱半) 芍药(一钱半)甘草(炙.半钱)

功能主治去风顺气,活血壮筋;又治痢后脚痛缓弱,不能行履,名曰痢风;或两膝肿痛,脚胫枯细,名曰鹤膝风。

用法用量上作一服,水二钟,生姜五片,红枣一枚,煎一钟,不拘时服。

摘录明·方贤着《奇效良方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川芎(抚芎不用)、附子(炮.去皮.脐),各一两半。熟干地黄(洗)、白术防风(去芦)、当归(洗.去芦.酒浸.焙炒)、白芍药、黄杜仲(去粗皮.炒令丝断),各二两。羌活(去芦)、人参(去芦)、甘草(炙)、牛膝(去芦.酒浸.切.微炒),各一两。

炮制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祛风顺气,活血脉,壮筋骨,除寒湿,逐冷气。又治患痢后脚痛痪弱,不能行履,名曰「痢风」;或两膝肿大痛,髀胫枯腊,但存皮骨,拘挛卧,不能屈伸,名曰“鹤膝风”,服之气血流扬,肌肉渐生,自然行履如故。

用法用量每服五钱,水一盏半,入姜七片,大枣一枚,同煎八分,去滓,温服,空心、食前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川芎(抚芎不用)附子(炮,去皮、脐)各45克 熟干地黄(洗)白术防风(去芦)当归(洗,去芦,酒浸,焙,炒)白芍黄耆杜仲(去粗皮,炒令丝断)各60克羌活<去芦)人参<去芦)甘草(炙)牛膝(去芦,酒浸;切,微炒)各30克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祛风顺气,活血脉,壮筋骨,除寒湿,逐冷气,主痢风,患痢后脚痛痪弱,不能行履;鹤膝风,两膝肿大疼痛,髀胫枯瘦,但存皮骨,拘挛跬卧,不能屈伸。

用法用量每服15克。用水230毫升,加生姜7片,大枣1枚,同煎至180毫升,空腹时去滓温服。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

《百一》卷三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防风(去芦)2两,白术2两,杜仲(去粗皮,炒令丝断)2两,川当归(洗)2两,熟干地黄(洗)2两,白芍药2两,黄耆(微炒)2两,羌活(去芦)1两,牛膝(去芦)1两,甘草(炒)1两,人参(去芦)1两,附子(炮,去皮脐)1两半,川芎1两半(抚芎不可用)。

制法上为粗末。

功能主治祛风顺气,活血脉,壮筋骨,除寒湿,逐冷气。主患痢后脚痛痪弱,不能行履,名曰痢风;或两膝肿大痛,髀胫枯腊,但存皮骨,拘挛,不能屈伸,名曰鹤膝风。

用法用量每服5钱,水1盏半,加生姜7片,大枣1枚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

各家论述医学正传》:此方用归、芎、芍药、熟地以补血,用参、耆、白术甘草以补气,用羌活防风散风湿以利关节,用牛膝杜仲以补腰膝,用附子以行参、耆之气而走周身脉络。盖治气血两虚、挟风湿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药也、观其治痢后风可见矣。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,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风痹也。

临床应用鹤膝风:善法寺僧如真师孙遂良,绍熙壬子年,患痢之后,足履痪弱,遂成鹤膝风,两膝肿大而痛,髀胫枯腊,但存皮骨而已,拘挛,不能屈伸,待人抱持而后能起,如此数月,分为废人。淮东赵德远参议之甥李二十七官人,惠以此方,服之气血流畅,肌肉渐生,遂能良行,不终剂平复如故,真奇方也!

摘录《百一》卷三

保婴撮要》卷十三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附子(炮)1钱,牛膝(酒炒)1钱,白术2钱,羌活2钱,人参2钱,防风2钱,杜仲(去皮,姜制)1钱5分,川芎1钱5分,肉桂(去皮)1钱5分,黄耆(炒)1钱5分,熟地黄(自制)1钱5分,芍药(炒)1钱5分,甘草1钱。

功能主治足三阴经亏损,外邪乘虚,患鹤膝风或附骨疽,肿痛不消,或肿而不痛,不问已溃未溃。

用法用量每服3-5钱,水煎服。

摘录保婴撮要》卷十三

《会约》卷十一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人参2钱,白术2钱,防风2钱,黄耆(蜜炙)2钱,熟地2钱,杜仲2钱,白芍1钱,牛膝1钱,羌活1钱,附子1钱,肉桂7分,甘草(炙)7分,川芎1钱半,当归1钱半,生姜1钱。

功能主治足三阴亏损,风寒混乘虚浸入,发为痹证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摘录《会约》卷十一

重订通俗伤寒论》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防风2钱,当归3钱,熟地3钱,生黄耆3钱,川杜仲3钱,党参钱半,白术钱半,羌活钱半,川芎钱半,淮牛膝1钱,生赤芍1钱,淡附片5分,官桂5分,清炙草5分。

功能主治肢脱,有脱一足者,有脱二足者,有仅脱足趾者,由秋夏露卧,为寒所袭,焮热内作,博于肢节,痛彻于骨,遇寒尤甚,以热熨之稍减者。

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

普济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如宜方》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地黄2两,防风2两,白术2两,当归2两,杜仲(制)2两,黄耆(炙)2两,白芍药2两,羌活1两,牛膝(制)1两,人参1两,甘草1两。

功能主治诸虚损风冷,腰膝筋骨疼痛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4钱,加生姜7片,大枣1枚,水煎服。

摘录普济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如宜方》

《千金》卷八:大防风汤

药方名称大防风汤

处方防风18铢,当归18铢,麻黄18铢,白术18铢,甘草18铢,黄芩30铢,茯苓1两,干地黄1两,附子1两,山茱萸1两。

功能主治中风,发热无汗,肢节烦,腹急痛,大小便不利。

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取2升半,1服7合。

大小便不利,纳大黄人参各18铢,大枣30枚,生姜3两,煮取3升,分3服。《深师》加天门冬1两。

各家论述《千金方衍义》:中风外有六经形证,故用麻黄防风;内有便溺阻隔,故用地黄当归;肾主二便,大小便不利多属肾虚风燥,故用术、附为主,加茯苓甘草,则真武汤中之二也;山茱萸,《本经》治心下邪气,温中逐寒湿痹,去三虫,佐地黄则有酸收肝肾虚风之功;黄芩,《本经》治诸热、黄疸,逐水,下血闭,佐麻黄则有解散肌表风热之用。

摘录《千金》卷八

猜你喜欢

  • 揩齿龙花蕊散

    药方名称揩齿龙花蕊散别名龙花蕊散处方龙花蕊1两,寒水石4两,生干地黄2两。制法上为细散。功能主治揩齿令白净。主用法用量龙花蕊散(《普济方》卷七十)。摘录《圣惠》卷三十四

  • 固本耳聪丸

    《冯氏锦囊》卷六:固本耳聪丸药方名称固本耳聪丸处方熟地120克(焙)柏子仁(焙,去油)人参各30克(焙)石菖蒲15克(蜜酒拌,焙)远志肉30克(甘草制)五味子21克 白茯神30克(人乳拌炒)山药60克

  • 八珍膏

    药方名称八珍膏处方梨汁1碗,萝卜汁1碗,藕汁1碗,柏枝(捣烂,用童便熬)浓汁1碗、稀汁各1碗,乳汁1碗。制法共熬成膏,再入知母2两,黄柏2两,为末,入膏搅匀。功能主治劳瘵。用法用量每服2茶匙,白水送下

  • 急治木通汤

    药方名称急治木通汤处方木通5分,滑石5分,牵牛头末2钱5分。功能主治便不通,腹痛不可忍。用法用量加灯心、葱白,水煎服。摘录《葛崖尊生》卷十三

  • 参乳丸

    《直指》卷十一:参乳丸药方名称参乳丸处方人参半两,当归1两(晒干),乳香1钱半(研)。制法上为末。山药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心气不足,怔忪自汗。用法用量每服30-40丸,食后枣汤送下。摘录《直

  • 马蔺子丸

    药方名称马蔺子丸处方马蔺子1升(熟熬之),附子2两,干姜2两半,甘草2两半,神曲5两,麦糵5两,阿胶5两,黄连3两,蜀椒5合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积冷痢,下白脓。用法用量每服20

  • 桑丹泻白汤

    药方名称桑丹泻白汤处方霜桑叶9克 生桑皮12克 淡竹茹6克 清炙草1.8克 粉丹皮4.5克(醋炒)地骨皮15克川贝母9克(去心)生粳米9克金橘脯1枚(切碎)大蜜枣1枚(对擘)功能主治清肝火,泻肺热。治

  • 防风根汤

    药方名称防风根汤处方防风根、于术、当归、姜黄、生黄耆、桑枝。功能主治络虚而致之肩膊疼痛连臂,渐下入环跳,髀膝。摘录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六

  • 黄乌丸

    药方名称黄乌丸处方硫黄6钱(生用),乌药4钱。制法上为细末,宿蒸饼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头风不时发作。用法用量每服3-5丸,食后茶清送下,稍着1服;住多日,则3-5服便退。摘录《普济方》卷四十六

  • 补脬汤

    药方名称补脬汤处方黄耆1两半,白茯苓1两半,杜仲(去皮,锉,姜汁淹,炒断丝)3两,磁石(煅,淬)3两,五味子3两,白术2两半,白石英(捶碎)2两半。制法上锉散。功能主治膀胱虚冷,脚筋急,腹痛引腰背,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