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干姜人参半夏丸

干姜人参半夏丸

金匮要略》卷下:干姜人参半夏丸

药方名称干姜人参半夏丸

处方干姜人参各14克半夏28克

制法上药三味为末,以生姜汁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治妇人妊娠呕吐不止。

用法用量饮服10丸,一日三次。

摘录金匮要略》卷下

《金匮》卷下:干姜人参半夏丸

药方名称干姜人参半夏丸

处方干姜1两,人参1两,半夏2两。

制法上为末,以生姜汁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妊娠呕吐不止。

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,名“干姜人参半夏汤”(见《产科发蒙》)。

各家论述1.《金匮玉函经二注》:妊娠二月之后,胚化成胎,浊气上冲,中焦不胜其逆,痰饮遂涌,呕吐不已,中寒乃起,故用干姜止寒,人参补虚,生姜半夏治痰散逆也。

2.《金匮要略浅注》:此为妊娠之呕吐不止而出其方也。半夏人参,不惟不碍胎,且能固胎。

3.《金鉴》:恶阻者,谓胃中素有寒饮,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。主之以干姜去寒,半夏止呕;恶阻之人,日日呕吐,必伤胃气,故又佐人参也。

临床应用1.妊娠呕吐:郭某,女。妊娠一个半月,泛恶呕吐黄水,不能饮水进食,头晕,大便干燥,心中烦热,口干且苦,但喜热饮,胃脘作痛,少腹胀坠,舌苔淡黄腻,根微垢,脉左细弦数,右滑数。病因痰湿中阻,胃浊不克下降。治以益气温中,化痰降浊。党参3g,干姜6g,清半夏3g,研末。早晚各服1.5g,加生姜汁4滴,调和徐服。

2.产后呕吐:一妇人年二十许,产后胃中不和,时时吐饮食,羸瘦极,遂发大呕吐,药食不能入口。脉微细,四肢微冷,口干燥,欲冷水,余诊之,作半夏干姜人参丸料,煎为冷液,令时时饮少许;又三日,啜稀粥,胃气渐复。

3.吐水:某女人,年四十余。尝有吐水之癖,经炎暑,其病益甚,食气绝粒,身体骨立,心中疼热,好冷水。余与半夏干姜人参丸料,兼服乌梅丸,呕吐顿止,心中疼热日减,方得进饮食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仙固齿丹

    药方名称集仙固齿丹处方五倍3分,龙骨2分,甘草3分,蔗皮灰5分,人中白5分,黄柏末3分,青黛1分,枯矾1分,冰片1分,薄荷3分,儿茶3分,黄牛粪尖1个(炙存性)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固齿。主用法用量

  • 抵圣丹

    药方名称抵圣丹处方锡恡脂1两(细研,水飞,淘去黑水令尽),牛黄1分,铅霜1分,熊胆1分(并细研),麝香,蟾酥1钱(研)。制法上为末,粳米板为丸,如黍米大。功能主治天钓,胸膈不利,乳食不下,急惊风。用法

  • 火疡洗心散

    药方名称火疡洗心散处方知母、元参、防风、当归、白芍、黄芩、黄连、桔梗、荆芥、黄柏。功能主治脾眦气轮,初如椒疮榴子,或圆或长,状如红豆者。摘录《眼科菁华录》卷上

  • 二宜散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六:二宜散药方名称二宜散处方黄连(去须)1两,吴茱萸(汤浸,焙,炒)1两。制法上药各为末。功能主治脓血痢。用法用量每赤脓多,用茱萸末1钱匕,黄连末倍之;白脓多,即黄连末1钱匕,茱萸末

  • 蟾蜍丸

    《小儿痘疹方论》:蟾蜍丸药方名称蟾蜍丸别名虾蟆丸处方蟾蜍1个(夏月沟渠中取,腹大不跳不鸣,身多(疒品)者)。制法取粪蛆1杓置桶中,以尿浸之,却将蟾蜍跌死,投与蛆食,1昼夜,用布袋盛蛆置急流中,1宿取出

  • 凉血汤

    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五引《医经会解》:凉血汤药方名称凉血汤处方栀子仁、黄芩、白茅、知母、桔梗、甘草、侧柏叶、赤芍。功能主治胃咳,呕血。用法用量加生姜,水煎服。摘录《观聚方要补》卷五引《医经会解》《竹林女科

  • 秘红丹

    药方名称秘红丹处方川大黄(细末)3克 油肉桂(细末)3克 生赭石(细末)18克功能主治降胃平肝。治肝郁多怒,胃郁气逆,以致吐血、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不效者。用法用量上药三味,将大黄、肉桂末和匀,用赭

  • 燔葱散

    药方名称燔葱散处方延胡索3两,苍术(米泔浸1宿,去皮)半斤,甘草(爁)半斤,茯苓(白者,去皮)6两,蓬莪术6两,三棱(煨)6两,青皮(去白)6两,丁皮4两,缩砂(去皮)4两,槟榔4两,肉桂(去粗皮)2

  • 黄芩黄连汤

    药方名称黄芩黄连汤处方黄芩1两(酒洗,炒),黄连1两(酒洗,炒),草龙胆1两(酒洗4次,炒4次),生地黄(酒洗)1两。功能主治内障。两眼血热赤痛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钱,水2盏,煎至1盏,去滓

  • 榉柳叶汤

    药方名称榉柳叶汤处方榉柳叶3斤,麦门冬(去心)2两,干姜2两,大枣10枚(擘),甘草1两(炙)。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下血。用法用量上(口父)咀。以水1斗煮榉柳叶,取8升,去滓,纳诸药,又煮取3升,分3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