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屋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桂苓五味甘草汤

桂苓五味甘草汤

药方名称桂苓五味甘草汤

别名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、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、茯苓五味子汤、苓桂味甘汤、苓桂五味甘草汤、桂苓甘草五味汤

处方茯苓4两,桂枝4两(去皮),甘草3两(炙),五味子半升。

功能主治青龙汤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脉沉,尺脉微,手足厥逆,气从小腹上冲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热如醉状,因复下流阴股,小便难,时复冒者。

用法用量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(原书同卷)、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(《千金》卷十八)、茯苓五味子汤(《三因》卷十三)、苓桂味甘汤(《普济方》卷一四○)、苓桂五味甘草汤(《类聚方》)、桂苓甘草五味汤(《血证论》卷八)。本方方名,《医学纲目》引作“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”。

注意海藻菘菜、生葱。

各家论述金匮要略心典》服青龙已,冲气不归,而仍上逆也。茯苓桂枝,能抑冲气,使之下行;然逆气非敛不降,放以五味之酸敛其气;土厚则阴火自伏,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。

临床应用①冲气上逆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4;6:31):陈某,女,4O岁,1979年10月26日来诊,因情志因素致阵发性脐下悸已8个月,每日发作3-5次,发作时自觉从少腹有气上冲、胸闷喉痒,唇麻齿抖,语言不利,面色潮红,并有冷气下行,足冷腿软,步履困难,近1月来症状加重,头痛畏光,视力减退,发作完毕,一切如常,苔薄白,脉滑数有力。冲气上逆,治拟平冲降气,桂苓五甘汤主之。茯苓桂枝各12g,甘草9g,五味子24g,共服21剂,诸证消失,随访2年,未复发。②气厥(癔病)(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1984;6:31):范某,女,60岁,每因生气出现脐下悸,惊恐气短,四肢发冷,遂即昏倒,小便失禁,甚时每日发作5-6次,历时半年余,西医诊断为癔病,苔薄白,脉滑数有力,辨证为气机逆乱,蒙蔽清窍,发为气厥。方用茯苓桂枝各12g,甘草9g,五味子24g,服6剂后,除略有心悸外,余证悉平,继服24剂病告痊愈,随访无恙。

摘录《金匮》卷中

猜你喜欢

  • 温中降气丸

    药方名称温中降气丸处方附子(去皮脐.切作半枣大.称一两.用生姜自然汁半升.银石器内慢火煮.姜汁尽为度.薄切.焙)、干生姜(二两.去皮)。白术、人参、陈皮(去白)、神曲(炒黄)、半夏(汤洗七次)、白附子

  • 败毒荆防汤

    药方名称败毒荆防汤处方力子、连翘、前胡、桔梗、江壳、银花、荆芥、防风、甘草。功能主治发散托毒。主麻疹见标。用法用量肺热、疫热,加黄芩、川连。摘录《麻症集成》卷三

  • 甘麦散

    药方名称甘麦散处方大麦糵4两,甘草半两。制法上为细末。功能主治脾胃不和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水1盏,煎至8分,温服,不拘时候。摘录《鸡峰》卷二十四

  • 护产汤

    药方名称护产汤处方人参、茯苓、附子(制)、白术(蜜炙)、当归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麦冬(去心)、牛膝。功能主治产后半月后将至满月,少阴感寒邪,而在内之真阳逼越于上焦,上假热而下真寒,少阴证3-4日至6-7

  • 鹅实散

    药方名称鹅实散处方鹅眼枳实(焙)、小茴香(炒)各等分。制法上为末。功能主治胁痛,疝气痛。用法用量每服2钱,用小黑豆同艾叶炒热,冲黄酒于内,去滓,调前末药,食前服之。摘录《外科大成》卷四

  • 除烦宁躁汤

    药方名称除烦宁躁汤别名《不居集》上集卷十六。功能主治养阴益气,清热安神。主痨瘵烦热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备注方中麦冬、五味、人参生津液而补元气;知母、生地、麦冬清肺肾而滋阴液;枣仁、茯神补血安神。诸药合用

  • 甘遂半夏汤

    《金匮要略》卷中:甘遂半夏汤药方名称甘遂半夏汤处方甘遂3克半夏9克(以水200毫升,煮取100毫升,去滓)芍药15克甘草6克(炙)功能主治治留饮脉伏,其人欲自利,利后虽自觉轻快,但心下仍然坚满者。用法

  • 保灵丹

    药方名称保灵丹别名丹砂丸处方朱砂(研)1两,麝香(研)2钱,巴豆(去皮,出油,研)2分,斑蝥(去头足,炒半生半熟)1分,雄黄1分,蜈蚣(一生、一炙)2条,黄药子(研)1钱,山豆根(杵末)1两,续随子(

  • 胶艾安胎饮

    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卷三:胶艾安胎饮药方名称胶艾安胎饮处方阿胶、艾叶、黄耆、杜仲、川断、香附、人参、茯苓、熟地、川芎、当归、白芍、葱白。功能主治妊娠胎动而致妇人冲任二经血虚,胎门子户受胎不实;或饮酒过度

  • 解毒清肠汤

    药方名称解毒清肠汤处方白头翁30克,秦皮20克,黄柏12克,黄连16克,白芍30克,白术30克,苍术12克,茯苓30克,猪苓16克,匾蓄16克,山药30克,木香10克。功能主治清热利湿,健脾和胃。主湿